模范人物大医精诚,仁心仁术

以大爱托举生命

长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为生命护航,谱写了一曲曲大爱之歌。他们以妙手仁心创造生命的奇迹,以生命守护生命!

丁文祥

小儿心脏“魔术师”

70年前,医院出版的小儿外科学专著辗转而来,在丁文祥的手中发扬光大,促成中国小儿外科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手术“禁区”更是“绝症”,曾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最主要原因之一。

丁文祥开启了令世界侧目的艰苦攀登:从泌尿外科起步,一项项填补小儿外科领域的空白……年,45岁的医院建立我国首个小儿心胸外科,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国产小儿人工心肺机,并成功为一名幼儿实施低温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从此,众多患儿获得新生。

“我专门看重症病人,从不放弃一个病人。”年逾九旬的丁文祥仍经常出现在病房。如今,中国小儿心血管学科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当诸多荣誉涌向丁文祥,他却低调地在杏林耕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王文涛

向“虫癌”宣战

在高原牧区,肝包虫病又被称为“虫癌”,手术治疗难度大,是一种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地方感染性疾病。

每年多次在藏区巡诊的王文涛,经常吸着氧气走上手术台。“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医院能开展。

“彻底消灭肝包虫病,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经过探索,王文涛带着团队硬是攻下了这一巅峰级的外科手术,解决了晚期包虫病治疗的诸多难题。王文涛将“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技术”成功运用于晚期包虫病的治疗。目前,王文涛团队成功救治了50余名晚期包虫病患者,术中多项原创手术方法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肖颖彬

“心”与“心”的交锋

“心血管手术是医学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没有创新精神就很难登顶。”年8月,医院收治了一对连体婴儿。这对兄弟胸腹相连,肝脏、心脏等多器官融合。当时,连体儿分离手术,全世界仅有两例成功,国内尚无先例。肖颖彬和有关专家苦战12小时,分离并修复了患儿心脏。

“哪怕病人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的努力去救治。”生命奇迹的背后,源自医者不懈的攀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肖颖彬,带领一个医生平均年龄仅28岁的“娃娃科室”,勇敢向心脏外科医学的制高点“冲锋”: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开展婴幼儿先心病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成功完成国内首例胸腹连体儿分离、全球罕见“异位心”婴儿心脏复原……肖颖彬一次次站上心脏外科领域的制高点,挽救了一名又一名患者。

王锦萍

海岛的坚守

年,在四面环海常住人口不到人的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吉钓村小岛,王锦萍成为岛上唯一的医生,她用并不太强壮的肩膀,挑起了一座海岛上多名居民的健康重担,至今已有34年。

“这是医生的天职。只要我能迈开腿,就要为乡亲们上门看病。”面对生命,她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线希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作为岛上唯一的村医,王锦萍就没睡过一个整觉。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多,只要有船只来岛,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码头,对所有上岛物资、人员进行检查。

“我愿意做一辈子海岛村民的健康守门人。”直到现在,吉钓村村民吃的药,都是王锦萍一担担从渡轮挑回村里。常年挑担,磨光了家里的扁担,还让她落下了风湿关节骨痛的病根。但即使这样,她也不愿意走。

柴嵩岩

以生命托举生命

医院主任医师,也是新中国培养的“中学西”专家之一。行医60余年,她解除了诸多女性的病痛。

多年前,患者连续怀了4个无脑儿,再次怀孕后,柴嵩岩四处请教,不断研究,又查阅各类中医典籍,终于找到了治疗思路:“我给她补肾安胎,去胎水,利脾湿。”之后,患者生下一个健康宝宝。

长期用左手诊脉,柴嵩岩肩背部有严重的变形,每次出诊都忍受着肩背疼痛。但她说:“人生就是这样,多为别人做点什么才快乐。”

90高龄的妇科圣手柴嵩岩至今仍坚持一周四诊,年门诊量逾万人次,为无数女性病患送去健康。从医70年,她创建“柴嵩岩中医妇科学术思想及技术经验知识体系”享誉海内外,带出了一支顶尖的中医妇科团队,被患者誉为“杏林凤凰”、“子孙奶奶”。

饶明俐

玉壶冰心在人间

“当大夫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事!”耄耋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饶明俐说。

年,一名即将高考的孩子突然昏迷,送医院时呼吸已经停止。经过紧急抢救,虽然维持了呼吸,但命悬一线。饶明俐请有关科室会诊,确诊为畸胎瘤。经过手术,孩子的不良症状逐渐消退,年元旦,开始恢复意识,逐渐能够生活自理,还开始复习功课准备高考。饶明俐说:“病人康复,是对医生最大的鼓舞。”

88岁的神经内科专家饶明俐像学生一样席地坐在楼梯台阶上认真听学术会议。这位耄耋之年却不小心成为“网红”的老教授风趣地说:“谁叫我要参加的会议还没开始,我就是去蹭个座的。”

徐建国

保家卫国设屏障

要控制疫情,必须首先锁定病原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危急时刻必须有作为、敢担当。

这位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40余年的老将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病原检测结果初步评估专家组”组长,率领团队,打破常规,初步判断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为疫情控制赢得时间。

“中国用创纪录的短时间甄别出病原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感叹。从应对非典、禽流感到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以徐建国为代表的中国疾控人冲锋在前、勇于担当,默默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魏文斌

妙手奇术复明眸

“辛苦留给自己,光明留给患者。”医院副院长魏文斌的追求。在国内首次开展眼内肿瘤局部切除和局部放射治疗,打破了眼恶性肿瘤必摘眼球的传统;首次进行了治疗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手术……20多年来,魏文斌团队在小小的眼球上不断突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魏文斌至今记得,一名湖南农民患者颤巍巍地展开手里的小纸条,上面写着“魏文斌”三个字。患者说:“我听别人说,如果这位专家说能治,我这眼睛就有希望了。”自此加号,是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诊室的常态。他的原则是:外地病人,尽量加;眼肿瘤病人,必须加。这位“一号难求”的顶尖眼科专家总是想多看几个病人,“看到患者重获光明,是我最大的幸福。”

蔡卫平

以人民之心

“我曾经历过那种绝望,深知患者求生的心情,所以作为医生,我一定要竭尽全力,把生的希望带给每位患者。”广东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蔡卫平17年前,他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不幸感染病毒,躺了整整一个月。这一次,蔡卫平再次主动请缨,又站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无数医者白衣披作甲,以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硬核”防线。

“一生躬身苦干,执着于解决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重大问题,为事功勋卓著,为人却低调平和——他们就是大医精诚的最佳写照。”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说。

感谢有你,用大爱托举生命。无影灯下的废寝忘食,柳叶刀尖的分毫不差,灾难一线的大爱无疆……如果世间有奇迹,其中一定有医者的创造!他们甘当人民健康的“守门人”,接力护佑人民健康——中国医者之魂,始终如初!

内容来源:学习强国、中国卫生健康委、人民日报、新华社

图片来源: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百度百科

图文编辑:杨万秀、孙子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caic.com/wnby/6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