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73全前脑

北京中西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04561.html

-全前脑

定义

全前脑畸形是前脑不能正常分裂形成两侧大脑半球。导致侧脑室和第三脑室融合,颜面和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缺陷。

分型

1.无分叶全前脑畸形。前脑完全不分裂,导致单一的脑室和融合的大脑半球。大脑镰、胼胝体、透明隔、穹隆、视束、嗅球缺如,丘脑融合。

2.半分叶全前脑畸形:大脑半球特别是后部,有轻度分裂的趋势。

3.分叶全前脑畸形:大脑半球有明显的分裂趋势,半球裂几乎完全形成,两侧脑室完全分开。

联合畸形

1.右室双出口;脐膨出;Dandy-Walker复合体;四肢发育畸形;小头畸形;巨头畸形;单脐动脉。

2.Shprintzen综合征,先天性缺指(趾)畸形-外胚层发育不良面裂综合征(ectrodactyly-ectodermaldysplasia-clefting);70%以上染色体异常:13三体,18三体,三倍体,各种结构异常7q缺失。

合并颜面畸形

①单眼畸形;

②头发育不全畸形;

③猴头畸形;

④中线唇裂;

⑤上居中央部-门齿始基残留。

胚胎组织学特点

1.多发生于受孕第5周到第6周。

2.无叶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前脑完全未分裂,大脑半球间的裂隙、大脑镰及胼胝体完全缺失,只有单一的原始脑室(全脑室),丘脑在中线融合。脑室顶薄膜隆起成一囊肿,位于颅骨与大脑皮质之间,称为背侧囊肿(正中矢状切面中线处单一脑室逐渐向枕侧移行为背侧囊肿)。

3.半叶型:是指两个大脑半球在后方部分分离,后角及下角分为左右两个,前方左右相通,丘脑部分融合,但只有一个脑室。也可见到大小不同的背侧囊肿。

4.叶状全前脑:是指大脑半球间的裂隙在前、后方均形成良好,但存在部分结构的融合,如侧脑室前角及扣带回融合,透明隔缺失。

5.中间变异型全前脑:主要是在侧脑室的体部发生融合,而前角和后角发育正常。

遗传学特点

1.新生儿发病率为6/~12/,宫内胎儿发病率为40/,女性胎儿较常见。

2.无叶型和半叶型全前脑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的比率为50-60%,其中多数为13三体(占所有核型异常的50-75%),还可能为15三体、17三体、18三体,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可能是单基因病,异常突变点常位于3p、7q或14q。

病因

染色体异常、前脑完全或部分未分裂

病理

全前脑畸形病理特点为侧脑室分离不全而呈单脑室,无大脑镰、胼胝体、透明隔及半球间裂。全前脑畸形是前脑分裂过程中完全性缺陷,脑体积很小,重量在g以下,仅包括一个残留的原始中线脑沟,覆以一层马蹄状的大脑皮层,其沟回结构大而简单,单一的脑室没有中线结构。通过导水管与第四脑室交通,基底节和丘脑神经核均未分化,不能区分,两侧均有大脑中动脉,但大脑前动脉是单一的。镜下检查大脑皮层呈边缘叶的细胞结构类型,没有新皮层发育。前脑分裂过程中最轻微的缺陷是无嗅脑畸形,即一侧或两侧嗅球、嗅束缺如,伴有不程度的嗅叶发育不全,半球完全分隔,脑室正常,胼胝体存在。

全端脑畸形的缺陷不如全前脑畸形严重,第三脑室和间脑核已经分化,脑重量几乎正常,两半球已分隔,但两侧半球深部皮层仍有连续,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缺如。前脑分裂过程中的缺陷常伴有面部中线畸形,面部畸形的严重程度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脑畸形的程度。

全前脑畸形常合并以下畸形;唇裂、腭裂、小眼球、无眼球、无鼻、扁平鼻、眼球距离过近等面部畸形;其他尚有前连合缺如、锥体束缺如或形成不全、脑血管异常、垂体缺如、脑干发育不全等;脑以外的畸形有先心病、内脏转位、生殖泌尿道畸形、手足畸形、副脾等。

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点

1.无叶型及半叶型全前脑常合并小头畸形,大头畸形较少见,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背侧囊肿或梗阻性脑积水。还可出现三叶草头型。

2.无叶型及半叶型全前脑70-80%合并颜面中线结构的发育不全序列征。包括正中唇/腭裂、独眼及严重的眼距过近,鼻子可能缺如,代之以喙鼻或鼻子异常扁平。有时合并小下颌畸形。

3.叶型及中间变异型很少合并颜面部异常。

4.68%为散发病例,非染色体异常的病例再发风险为6%。对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典型症状的外显率为82%,加上非典型症状的外显率为88%;前者复发率为13%,加上后者复发率为14%。

超声特点

诊断主要依靠观察脑室分裂的状况。

1.无叶型:横切面见单个扩张的原始脑室,所有中线结构缺失。融合的丘脑靠近颅底部。冠状面侧脑室顶部扁平,呈马蹄形。正中矢状切面中线处单一脑室逐渐向枕侧移行为背侧囊肿。

2.半叶型:额部脑组织仍没有分裂为两个半球,丘脑不完全融合,但枕部可见半球间裂形成。侧脑室前角左右相通,但两侧的颞角与枕角左右分开,故呈典型的马蹄状。透明隔缺失,可见原始的第三脑室。

3.叶型:是全前脑中病变最轻的类型。除了额部,大脑被半球间裂分为两个半球。侧脑室前角展平,两侧融合,透明隔消失。可大脑穹窿部融合是其特异性表现,表现为前角与后角接合处之间第三脑室内一条贯通的线性结构。

4.中间变异型:侧脑室前角发育相对完整,大脑裂前部部分形成,但侧脑室前角中间部分融合,透明隔消失,丘脑融合,发育不良。

5.常合并小头畸形。枕额径小于正常,胎头呈圆形,无叶型尤为明显,头围明显小于正常。

6.与颅内结构异常相对应的面部异常包括:

经典总结

脑室新月形扩张,大脑镰、透明隔消失,中央唇裂?,多指(趾)等。

鉴别诊断

1.重度脑室扩张:双侧大脑半球被扩张的侧脑室取代,脑中线漂浮,大脑镰与半球间裂存在,丘脑因第三脑室扩张而被分开,无特殊的面部异常改变。需与无叶型全前脑鉴别。

2.水脑:不能显示大脑皮质组织回声,面部无异常改变。需与无叶型全前脑鉴别。

3.胼胝体缺失:除了侧脑室后角扩张(≥1.0cm)、呈泪滴状改变外,还有第三脑室扩张上移,侧脑室前角、侧脑室体部向外侧展开,失去向中线靠拢的结构,双侧脑室平行。透明隔缺失需与叶状全前脑鉴别。

4.积水性无脑畸形和无分叶型的全前脑畸形有很多相似之处。鉴别点在于积水性无脑畸形可见第三脑室,丘脑没有融合。

巨大颅内液体积聚的鉴别诊断

颅内大量液体积聚的三种疾病:脑积水,全前脑畸形,积水性无脑畸形

1.脑积水:大脑组织(有);大脑镰(有);丘脑融合(不融合);中线腔隙(无);脉络丛悬挂(是);颜面异常(无)。

2.全前脑畸形:大脑组织(有);大脑镰(无);丘脑融合(融合);中线腔隙(有);脉络丛悬挂(极少);颜面异常(有)。

3.积水性无脑畸形:大脑组织(无);大脑镰(有);丘脑融合(不融合);中线腔隙(无);脉络丛悬挂(极少);颜面异常(无)。

处理原则和预后

1.无叶型及半叶型全前脑的预后极差。常常产后立即死亡或生后一年内死亡。极少数半叶型患儿即使能存活过婴儿期,但都会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叶状全前脑可能会长期生存,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

2.合并畸形越多,胎儿染色体异常及遗传综合征概率越大。建议进行染色体检查及基因筛查。

(全前脑)

产科1胆囊

产科2胃异常

产科3重复阴茎

产科4半椎体

产科5胎儿脊髓圆锥

产科6泄殖腔外翻

产科7腹裂

产科8脐膨出

产科9海豹肢畸形

产科10柠檬头

产科11胎儿上腹部“双泡征”

产科12颅内出血

产科13裂手/裂足

产科14小脑延髓池扩张

产科15小脑延髓池(后颅窝池)

产科16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产科17脊柱异常弯曲

产科18胸腔肿瘤

产科19胎儿发育迟缓

产科20胎儿生物物理评分

产科21柠檬头

产科22唇腭裂

产科~13+6周NT检查

产科24桡骨发育不良或缺如

产科25颜面部

产科26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truncusarteriosus,PTA)

产科27胎儿心律失常

产科28正常腹横切面观

产科29四腔心切面

产科31室间隔缺损

产科32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

产科33肺动脉口狭窄(pulmonaryarteryorificestenosis,PS)

产科34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

产科35右位主动脉弓

产科36单心室

产科37右室双出口(doubleoutletoftherightventricle,DORV)

产科38左室双出口

产科39产科超声诊断学无脑儿

产科40露脑畸形

产科41脑膨出

产科42柠檬头

产科43草莓头

产科44苜蓿叶头

产科45脑裂畸形

产科46侧脑室扩张

产科47第三脑室

产科48小脑延髓池扩张定义

产科49脉络丛囊肿

产科50蛛网膜下腔囊肿

产科51脑水管狭窄

产科52;水脑

产科53;Galen静脉瘤

产科54颅内肿瘤

产科55先天性孔洞脑畸形

产科56颅内出血

产科57积水性无脑畸形

产科58神经系统畸形

产科59双顶径

产科60颅缝早闭

产科61菱脑融合(Rhombencephalosynapsis.RES)

产科62侧脑室周围囊肿

产科63室管膜下囊肿

产科64第五脑室、第六脑室和中间帆腔

产科65脊柱裂定义

产科66甲状腺疾病

产科67淋巴水囊瘤

销售咨询

网店负责人赵总手机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caic.com/wnby/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