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医学在不断发展,诊疗时的辅助检查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推陈出新的辅助诊断医疗器械和不断更新的各种先进影像学检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阳性率,也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便利:毕竟听诊器发明之前医生只能紧贴着患者的胸壁听诊,根据接触患者前后消毒的原则,如果现在仍然没有听诊器,作为医生不但手洗烂,脸也要洗烂。
然而检查手段的进步却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困惑,医院就诊时常常奔波于各个检查诊室和交费窗口,晕头转向的同时也不免嘀咕:「怎么就知道给我开检查啊?拍片子会不会有辐射啊?开这么贵的检查是不是有什么回扣啊?」基于以上背景,我将简要介绍一下目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的作用和优缺点,让读者对自己做的检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旨在为读者科普各类影像学检查,不推荐读者对照此文「自行选择」检查。本文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具体问题请线下就诊并遵医嘱。
医学影像学包括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考虑到专业性和实用性,本篇仅对影像诊断学中临床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做简要说明。另外,由于儿童、孕产妇等人群的生理、病理特殊性,本篇介绍内容不涉及以上特殊人群。当然,我并不是物理专业,对具体原理的描述可能不尽详细,若有不准确之处欢迎相关专业人士指正。
▍超声成像:不止是B超超声成像是指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组织的声学特点进行成像,并用于辅助诊断的技术。通俗地说,就是超声仪器通过换能器(通常称为探头)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接收经过人体组织反射、散射、折射、衍射等后返回的声波,再经过仪器处理形成图像。
左图为超声检查示例,医生手持接触患者的部分即为换能器(探头);右图为飞利浦超声仪器。图源飞利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