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民间中草药铜钱柴桡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5214886.html

(铜钱柴)即乌药是一种味辛,性质温和的中药材,它能顺气开郁,也能散寒止痛,在日常生活中,是治疗人类小便频数和脚气,以及腹部胀痛和反胃吐酸等多种常见病的良药,乌药的功效还有很多,而且它治疗不同的疾病时用法也不相同,想全面了解可以和小编一起去看看。

乌药的功效与作用

1、兴奋作用

让人类大脑皮层保持兴奋,是乌药的重要作用之一,另外,人们服用它以后,还能让呼吸系统和心肌,也保持兴奋状态,能加快身体内血液循环,也能促进发汗,稳定血压,它能让人类肌肉痉挛性疼痛很快减轻。

2、促进消化

乌药还有一些天然挥发油,它对人类胃肠平滑肌有明显刺激作用,可以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能有效提高人体肠胃消化功能,出此以外乌药还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它能消灭人体内的多种致病菌,可以阻止人体内炎症滋生。

3、止血作用

止血也是乌药的重要功效,它含有药用成分能缩短人体血浆再钙化的时间,可以促进血液凝结,从而起到明显止血作用。除了这些功效以外,乌药还能利水消肿也能除湿止痛。

乌药的常见用法

1、温脾散寒的用法

乌药是一种能温脾散寒的中药材,但想让它发挥最好的功效,在食用的时候,最好能把它与羊肉,还有高良姜等食材搭配在一起炖汤喝,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准备新鲜羊肉克,乌药十克,高良姜对十克,再加入适量的生姜和葱,以及黄酒和花椒等调味料,把它们一起入锅加清水炖熟就可以。

2、缓解胃腹胀痛的用法

乌药对人类的胃腹胀痛和恶心肠痈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他治疗这些疾病的用法也不复杂,只需要取一两乌药,和五钱沉香以及少量人参和四分甘草一起入锅加清水煎制成汤,煎好以后过滤去掉药渣以后直接服用就可以。

乌药铜钱柴、钱柴头、白时界,盐鱼子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5米。生于灌木林中。根木质,膨大粗壮,两端小,外皮淡紫红色,剖开白色。树皮灰绿色。小枝幼时密生棕褐色毛,老则光滑。叶互生,革质,叶片椭圆形至广倒卵形,全缘,上面有光泽,下面灰白色,主脉3条。伞形花序腋生,花黄绿色。核果球形,成熟时黑色。冬、早春采根,切片晒干。

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均产。

辛,温。

理气止痛、湿中散寒。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气血凝滞、全身胀痛、痧胀腹痛、肝郁气滞所致经闭、痛经。

跌打损伤。

药方组成:乌药30克,威灵仙茎叶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气血凝滞,全身胀痛。

药方组成:乌药40克,四制香附30克。

用法:将香附分成4等份,分别用盐水、酒、醋、童便适量浸泡1小时,分别炒干,与乌药共烘干,研细末,每服3-5克,米酒或温开水送服

痧胀腹痛。

药方组成:乌药20克,青木香10克,黃荆叶30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肝郁气滞所致经闭。

药方组成:乌药克,四制香附克。

用法:取白酒适量,将香附浸泡3天后焙干;再取陈米醋适量,将香附浸泡3天后焙干:继取盐水适量,将香附浸泡3天后焙干;后取童便适量,将香附浸泡3天后焙干。将香附与鸟药共研细末。取米粉适量,用醋煎成糊,与药未和匀为丸。每次30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

痛经。

药方组成:乌药30克,制香附15克,牛膝15克,月季花5朵。

用法:水煎服。

产地

主产湖南、浙江等地。

图片相关名

台乌、天台乌药、短樟、矮樟、旁其、衡州乌药。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饮片炮制

未切片者,除去细根,大小分开,浸透,切薄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的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黄褐色。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质脆。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性状鉴别

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不可供药用。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性能特点

本品辛温香散,上入肺经,中入脾经,下达肾与膀胱经。善行气、散寒、温肾、止痛,治三焦寒凝气滞诸痛及阳虚遗尿、尿频。

功效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寒者热之”是中医辩证用药的一个重要原则,其意思是一些性味辛温的药物对于由于寒邪而导致的一些病证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乌药。

乌药味辛,性温。辛开温通,宣畅气机,具有除寒、顺气、止痛的作用。其实对于乌药的应用,还有这些妙用:

1.胸腹胀痛

寒性凝滞,寒邪侵犯身体容易导致气逆、气滞,逆则喘急、滞则胀痛,寒证可能导致气喘、胸腹胀痛等症状,治疗必须要顺气、散寒,借助辛温的乌药,配伍如香附、木香、延胡索、高良姜等理气止痛药效果理想,如天台乌药散就是治疗寒疝腹痛的经典名方。

2.痛经

痛经是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是由于平滑肌痉挛导致,使用解热镇痛药可以缓解症状。而传统医学认为妇女的痛经必须辨证论治,病因可以多样,比如寒滞、血热、营血亏损等。其中寒凝胞宫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证型。

如果妇女冲脉经寒,就会出现经行少腹疼痛,得暖则舒,甚至平时也会出现形寒肢冷、四肢不温、食欲不佳等症状。若要缓解治疗这样的痛经,就需要以温经散寒为主。乌药汤中以乌药为主,配伍香附、当归、木香、甘草,是治疗经寒腹痛的常用方剂。

“寒”是自然界中常存的六气之一,可若是人体正气不足就会变成邪气攻犯身体,除了胸腹胀痛、痛经之外,也会攻击身体其他部位。如寒若凝滞肝脉,会使人出现胁痛;寒入膀胱,会出现小便滑利频数等症状。

在这些寒邪导致的证型和症状中,乌药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味中药,但是其“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且“不可见火”,对于气虚、内热的病人来说十分不适宜!

主治病证

(1)寒郁气滞之胸闷胁痛、院腹胀痛、疝痛及痛经。

(2)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之小便频数、遗尿。

配伍

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乌药性温,功能温肾散膀胱冷气;益智仁性温,功能暖肾固精缩尿;山药性平,功能补气养阴,兼收涩。三药相合,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香散,能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或有内热者慎服。

故事

传说故事

相传在汉朝浙江某县,有姓刘、姓阮两位青年,为医治村上流行的心痛病,远离家门上天台山采药,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而药仍未采到。后来,他们打听到这种药产在桃源洞一带,就向该洞奔去,但没走多远便饿昏在地,良久,两人被突然飞来的一片红云催醒,转眼之间红云又变成许多丰硕的桃子,两人正饿得发慌,随即摘来桃子就吃,吃后浑身是劲,又继续上路。走过一道山岭,只见前面水潭边有两个少女,一着红衣一穿绿袄,朝着他俩微笑,还叫着他俩的名字,两人非常惊奇,忙问:“彼此素不相识,姑娘怎知我俩名字莫非是仙女”两位姑娘点点头。穿着绿袄的姑娘说:“我叫碧桃,她名红桃,家住桃源洞,今日特来请你们前去作客。”

刘、阮两青年男子随两仙女进入桃源洞后,才知这姐妹俩是天上司药的仙女,奉命在此看守仙药—乌药。他们彼此一见钟情,相亲相爱,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一天,刘对阮说:“我俩人进山已久,药还未采到,如何是好”两人正在发愁,只见两仙女捧着仙药走来,说:“两位专来采药,历尽艰辛,现特以此乌药相赠,可治心口痛。”第二天一早,两仙女送他俩上路,难分难舍,依依惜别。

刘、阮两人回到家乡,村里已景物全非,全村父老均不相识。后找到一位百岁老人,他说在儿时听祖辈说过村里有两位祖公人天台山采药,后来音讯全无。刘、阮两人听后,大吃一惊,想不到入山才半年,人间已七世。他们两人将乌药种到园中,一夜之间已是满园翠绿,稍后将乌药分赠众乡亲治病,疗效非凡。三个月后,刘、阮又返天台,桃源洞已是岸壁生苔、雾锁洞口,仙女不见了,而洞边却多了两座山峰,形似仙女,这就是现在的“双女峰”。由此,天台乌药美名大振,享誉海内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caic.com/wnhg/10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