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吃药吗这十大用药误区可别中招哦

近期,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的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正式启动。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丽霞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行为矫正较难的十个安全用药误区。

(视频时长:1:10)

十个安全用药误区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贻误病情危生命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

老年朋友购买保健食品时要理性,不要将保健品当做“救命稻草”,盲目听从商家所宣传的功效,必须严遵医嘱、科学用药。擅自停药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反而会贻误病情。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目前还没办法根治,需要长期服药。

慢性疾病患者要正确对待疾病,注意密切监测自身血压或血糖指标,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要迷信保健食品、降压降糖仪器等可以替代药物使用,以免引发多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二:多种药物叠加用欲求疗效反伤身

注意含同种成分的药品不要重复服用。

在选购药品时,消费者首先应识别药品的通用名,判断该药的成份,弄清楚该药是不是自己要买的或与自己正在服用的药是不是存在成份相同的情况,以免买错药或重复用药,导致严重后果。

能用一种药能治的病,就要不用两种。

如果病人同时患多种病,特别是老年人,一人多病,看多科医生,开多种药,可能会一次服十几种药。正确做法是请医生帮助选择必须用的是哪几种,并且停用一些不必要吃的药。

误区三:随意换药调剂量加重病情要当心

高血压药物需要在血压计监测的情况下规律地使用。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按医生处方用药,突然加量或换服其它降压药物,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变大,忽高忽低的血压,反而会增加中风、心肌梗死、肾损害等风险,使病情加重。

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疗程。

有的患者使用某种抗菌药一两天后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随意加量或换用其他抗菌药物,如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疗程,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误区四:药品存放太随意儿童误服损健康

家庭药品存放太随意是造成儿童误服药品主要原因之一。

选购儿童药品时要首选配有儿童保护盖的药品,这样不容易被孩子打开;务必要将药品存放在儿童看不到、够不着的地方;家长最好先以儿童高度的视角观察,用儿童的臂长测试,看看药箱放在哪个高度,儿童会接触不到。

如发生误服药物,就近就医,以免错过治疗的时机。

如果发现孩子已经误吃了药,首先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就近就医,以免错过治疗的时机。同时不要忘记将孩子吃错的药和药瓶带上,以供医生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误区五:盲目相信OTC认为没有副作用

非处方药也是药,也有不良反应。

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OTC)有较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时甚至能引起死亡。

服用三五天后未见好转,医院就诊。

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若患者服用了三五天非处方药后仍没有明显改善,或者病情加重,抑或是出现了皮疹、瘙痒、高热、哮喘及其他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药,到医院就诊。

误区六:成瘾药物要辨清滥用易致依赖性

止咳药、镇咳药、安眠药有可能引起药物成瘾。

反复使用易成瘾药物可导致躯体和精神依赖,停药后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精神不振、打哈欠、流泪、流涕、出汗、全身酸痛、失眠、呕吐和腹泻等,严重者会出现肌肉痉挛、癫痫发作甚至休克。

服药要按照医生的处方或药品说明书来服用。

药物在正常合理的范围内服用,会对疾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服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处方或药品说明书来服用,不要反复的加量服用,以免导致成瘾。

误区七:不敢服药恐伤胎过度谨慎不可取

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用。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A级药物:对孕妇安全,对胚胎、胎儿无危害,如适量维生素A、U2、C、D、E等;

B级药物: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基本无危害,如青霉素、红霉素、地高辛、胰岛素等;

C级药物:仅在动物实验研究时证明对胎儿致畸或可杀死胚胎,未在人类研究证实,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应用,如庆大霉素、异丙嗪、异烟肼等;

D级药物:对胎儿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应用,如硫酸链霉素、盐酸四环素等是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X级药物:可使胎儿异常,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如甲氨蝶呤(可致胎儿唇裂、腭裂、无脑儿、脑积水、脑膜膨出等)、己烯雌酚(可致阴道腺病、阴道透明细胞癌)等。

误区八:中药认识太片面安全无毒不正确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

日常生活中,不少喜欢擅购中药治病、保健的人本身多缺乏足够的医学常识,易因辨证不准、重复用药、超量滥用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症加重,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和孕妇,服用不慎更容易伤身,应当引起警惕。

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明确是否对症,以免贻误病情甚至危及健康。

中药使用要注意对症、不能超剂量。如中西药同时服用,请咨询医生或药师以免同类药物用量过大,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或者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误区九:送服药物图方便使用饮料隐患多

咖啡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药物对胃黏膜的副作用。

咖啡会加重布洛芬等解热镇痛类感冒药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容易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西柚汁会影响药物代谢,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西柚汁会抑制肝脏中的代谢酶,使药物浓度升高,从而增大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离子,可能与某些药物结合而影响药物的吸收。

不建议牛奶与药物同服,除非一些明确说明可以用牛奶送服的药物,如胃黏膜保护药磷酸铝凝胶等。

误区十:发烧就用抗菌药不遵医嘱误病情

发热不等于感染,更不等于细菌感染。

发烧是机体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并不是造成疾病的原因,找到发热的原因至关重要。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如感冒后出继发细菌感染的症状,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病原来适当地选用抗菌药物。

每一种抗菌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病原,由医生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尽量用窄谱抗生素而不用广谱抗生素,尽量不要联合使用。

来源/阿勒泰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编辑/瞿冬静

监制/董晓建饶东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癫风医院在那
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caic.com/wnhg/1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