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电影原创我承认,这剧我推晚了。实在是体验太特殊。每周它更新我要骂一次,更新看完我要骂一次。害我哭了我要骂一次,眼泪都备好了突然让我爆笑要骂一次。情绪起起伏伏,在感动爆笑与暴躁的边缘来回泳动。只因为——但凡它有点良心,也不该一周就更新一集。但凡它做作点,就该学学国内某的催泪片,在你耳边疯狂喊“给我哭!”,然后全凭情绪给高分。可它偏不。所以我只能跟好多人一样,边哭边笑边五星——怎么又聊医生?我懂。疫情情况下,十点君确实聊过不少“医疗话题”。作为一个占据职业金字塔顶尖,婚恋市场的佼佼者。国内偶像剧里,它是霸总“光鲜亮丽”的代表。人文纪录片里,它是总被误解的心酸职业。现实的患者眼中,它是莫名其妙爱开检查的白无常。然而,在这部剧里,什么高冷?什么距离感?统统变成了沙雕。简称——《被救人耽误的五个搞笑艺人》主角不多,五个。医院的所有科室。从头到脚大致分为:搞头的(神经),搞身子的(心肝脾肺肾),搞下半身的(妇产科),和被儿童虐的(儿科)。这些科室,统一都有一个缺点,缺人。有的是手术实在多,有的是家长太难搞。谁都不敢来,咋办?靠哄骗。要么画大饼——1号实习生捕手金俊莞,来自手术室常年冷死人的胸外科。手术室哪一刻最神圣?当医生救活患者的时候。所以教授们,最喜欢借着这一瞬间来诓骗实习生。“你让停止跳动的心脏,再次跳动了。”“真神奇啊!”没办法。毕竟当初,他就是这么被骗进来的。那神态你品,你细品,像不像听信老板大饼时的你和我??如果大饼画不成,还有美男计可用——2号实习生捕手李翊俊,来自进了就与恋爱无缘的普外科。没有助手的手术室,相当于工作量成倍增加。可别人家,助手任选;他们家,每天焚香沐浴,祈祷助手翻牌。因为全教授科13个,但住院医师只有1个。完全不够分。为了抢人,李翊俊甚至不惜出卖发小,企图用美色将女儿跟自己绑定。可惜......一切终究是错付。成也美色败也美色,女儿最后直接跟着男人跑了(看上的男人来自儿科普外科)。患者多医生少,连着抽转成了日常。一句话恨不得压缩成一个字讲了。这群人却神奇得很。百忙之中,还能做到对患者事无巨细?3号主角杨硕亨,尴尬的妇产科男医生。本来就有社交恐惧症,某天却突然为了一场手术到处拜托同事:捂住婴儿嘴巴别发声?要求听起来不仅奇怪还可怕,简直像在布置谋杀现场。这话说的,其实也没错。这是一场制度对妈妈的谋杀。堕胎在韩国,是不允许的。即使怀的是出生即死的无脑儿,产妇也必须十月怀胎把孩子生下来。捂住嘴巴,屏蔽哭声,只因为——那声啼哭,对无望的妈妈来说,会是一辈子的噩梦。听不到,反而好。?患者的心酸,像透明玻璃里的沸水,她们一眼就能看穿。女主颂华,来自手术一站一整天,人均颈椎间盘突出的神经外科。情绪管理,一流。一个患者因神经问题急诊入院,术后10天手臂依然无知觉。发脾气,咒骂医生,她却仍然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想:我去说复健的事患者会尴尬,怎么才能让他重拾生命希望呢?医生暖到不行,患者也好过头了。有的患者,见医生因为失误被骂,自己反而会不好意思,还主动安慰。有的患者家属,儿子患病期间,查出妈妈也得病,多疲惫都不怨天尤人,反过来宽慰医生,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跟微博热搜里总搞事的医闹,差太多。真奇怪。医生不是冷漠的机器,患者也不是可怕的恶魔。彼此互相体谅。假的吧?也就电视里能看到。很多人,脑子里是不是有过这种想法?导演申浩源,编剧李祐汀。这两个人的搭配,每次都很神奇。从「请回答系列」,到《机智监狱生活》,再到《机智医生生活》,他俩笔下镜头下,不管哪个世界,总是好得不像话。可世界如果真如此,又何至于有那么多伤痛?那些坏得让人牙痒痒的存在,申浩源并没有回避。冷漠的医生,确实有。胸外科新调来的那个,收制药公司回扣,藏患者的举报信也就算了。本职工作也瞎对待。偷懒的医生,也是真的有。一有事就躲,不喊就不动。纪录片镜头前一套,背地里又是另一套。患者说不用药,那就不用吧,反正你的事情。嫌弃患者百度看病,直接喊人家别来看病。爱闹的患者,也不少。天天质问,为什么今天就来看了一次的奶奶。觉得不舒服不安装检测仪,要求医生一趟趟来检查的产妇。不给做手术,大声咒骂凭什么的家属。《机智医生生活》很直白地,呈现出了这些视角。也没有放过这些视角下的另一种可能。让你不舒服≠他不负责。有的,是性格原因。教授们的女儿,张天冬。木讷还不会说话。病情解释能说得像天书,能跟心焦的父母说:“如果做心脏复苏,孩子就不会死”的话。但也是她,谁都不愿意碰、腐烂到生蛆的病腿,她直接上手。图已打码有的,是环境原因。比如金俊莞——手术成不成功,一句话能解决的事情。他总爱板着一张脸,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换谁坐他对面都要炸。可不都说清楚,出意外追责怎么办?更可怕的,是给了患者做不到的希望。医生不能完全决定患者的生死。通宵不睡24小时观察,都不能避免意外。绝对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这种话太危险了,所以不能说。但可以做。在通宵熬完病人的手术后,抽空去患者女儿的婚礼现场。看起来像是饿虎扑食来喝排骨汤,但实际上是去传信号的:别为婚礼停不了而自责,也别因为担心父亲而烦恼。主治医师都能来,就代表爸爸的手术很顺利。还有更多的,是职业的原因。最后一个主角安正源,史上最穷富二代。手里但凡有点钱,都被他捐进“长腿叔叔基金会”。有太多的的菩萨心肠,所以才能在最艰难的儿科呆下去。患者总能从他这里吸取到很多安慰,即使这种安慰是耗竭他所有情感得来的。每当有患者去世,安正源都要把自己喝得烂醉。同情心过多,会很危险。可我们缺少的,恰恰就是同情心。国产剧有个坏习惯,非常爱搞工具人。讲任何矛盾,对方就必须从人品到行为,全方位地坏。像极了现在的医患关系,只着眼于自己的艰难。当医生的觉得,医生是真的苦。确实苦。忙到一口饭吃不上是真的。不说每次聚餐,都会有夺命连环call。就说平时,吃饭不叫吃饭,叫见缝插针塞口吃的。早餐凉到成晚餐?别慌,常事。年糕不容易坨熬夜熬到精神恍惚,也是真的。偶尔还会疑惑,这不才晚上7点,怎么白班的同事就来了?哦不对,是因为我下班晚了。熬出职业病的,也不少。兴趣爱好,从来不能有。本硕至少八年,规培还要三年。别人二十几岁毕业赚钱,医生?30岁之前,都靠家里补贴。这么惨了,怎么周末加班来看患者,还要被骂?不幸成为患者的,也觉得自己难。来看病,话都没问清楚,怎么三言两语就结束了?说了句感冒,检查一开就一大堆?住院多少天,跟医生就只见几次面。太不安了,忍不住胡思乱想,想着想着就来气,聊着聊着脾气就爆了。可如果你愿意换个角度看,会后知后觉发现——啊,原来是这样。医生跟我讲话少,是因为病人太多。一个小时病人三十个起步,人均3分钟都是不吃不喝挤出来的。检查开得多,也有原因。我们以为的普通感冒,在专业角度看来,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前兆。患者讲话态度不好,是因为他害怕。怕没钱、怕癌症、怕治不好,怕医生不负责任。“没有神的光环,你我都平凡。”医生脱下白衣,也会成为患者。患者长大,也可能成为医生。都有要面临的生存困境,和无法避免的种种挣扎。别被委屈蒙住,丢掉了同理心。仔细想想,生活中,是不是那些好医生好患者,占了大多数?一路客客气气,谢谢医生谢谢护士的患者。一路你多注意饮食,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吃管着你的医生护士。有杀医的,就有护着医生的。这也是导演申浩源,为什么总能戳人心的原因。感动不是情绪烘托,而是理解后的释然,和对付出的感谢。好话说尽患者不愿意灌肠最终跪下来求患者手术的都医生收到了来自患者的感谢信如果做不到理解,那就努力做个善良的好人。大家都在学习的路上。直来直去,只会专业术语的胸外科女儿,为患者学起了怎么用图说明白话。手术成不成功要拖到所有前提讲完,才肯说的金医生,在住院医师的死亡凝视下,也学会了结论先行。多说谢谢。感觉不舒服了,别发脾气。问一问,也许就能让你宽心。至于那些极端的杀医伤医的,比起患者身份,他们更该定义为罪犯。该抓抓该关关,谁都别手软。??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今晚大结局,想看的,去韩剧TV。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caic.com/wnwh/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