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有80万至万名出生缺陷儿,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防止出生缺陷,这需要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做好“三级预防”。
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同心抗疫,护佑新生”,旨在引导动员全社会弘扬抗疫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妇幼健康工作,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引导公众主动获取知识、接受服务,科学孕育健康新生命。
9·12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出生缺陷早预防健康中国我行动01
什么是出生缺陷
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如盲、聋和智力障碍等)。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家庭幸福和谐,也会造成巨大的潜在寿命损失和社会经济负担。主要包括: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严重结构畸形(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及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G6PD缺乏症)、新生儿听力障碍。02
出生缺陷的三级防控
医院专家介绍到防治出生缺陷有明确的“三级预防”措施。No.1一级预防措施在孕前和孕早期采取的措施,以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遗传咨询、增补叶酸等。No.2二级预防措施在孕期采取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以避免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No.3三级预防措施在新生儿出生后对新生儿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以早期发现应治疗的新生儿疾病和异常。03
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条
为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深入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了《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条。1禁止近亲结婚,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近亲结婚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直系血亲包括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包括同胞叔(伯、姑)与侄(女)、舅(姨)与外甥(女)、表兄弟(妹)、堂兄弟(妹)。血缘关系越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越高。2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等婚前保健服务婚前医学检查不同于常规的健康体检。男女双方应当在结婚登记前主动到医疗机构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卫生指导和健康咨询等婚前保健服务,重点针对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以及其他影响婚育的疾病进行咨询、检查和指导。3提倡适龄生育,避免高龄妊娠35岁以上的妇女怀孕为高龄妊娠,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胚胎停育、流产、胎儿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4倡导计划怀孕,减少意外妊娠无怀孕计划的夫妇,应当积极采取科学、适宜的避孕方法,减少意外妊娠和流产的发生,保护生育能力。5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备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适宜体重,规律作息,放松心情,戒烟戒酒,避免接触二手烟,远离毒品和成瘾性药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6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孕前和孕期应当避免接触铅、汞、苯、甲醛、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放射线。不宜密切接触猫、狗等动物。7计划怀孕的夫妇应当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可能影响孕育的风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可到当地医疗机构咨询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政策。8有遗传病家族史或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应当到医疗机构接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有遗传病家族史或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应当到医疗机构接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备孕夫妇,应当到医疗机构接受有针对性的家族成员中有遗传性疾病患者、分娩过出生缺陷儿、有反复流产或死胎等不良孕产史。9积极治疗自身疾病,维持良好孕育条件计划怀孕的妇女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肺部疾病、精神障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应当积极治疗,待疾病治愈或病情稳定后再备孕。孕期应当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10孕期谨慎用药,必要时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孕期患病可能会对母亲和胎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孕妇患病应当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既不要擅自用药,也不要因过度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而拒绝服用必需的药物。11增补小剂量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发生备孕妇女应当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服用0.4mg叶酸或含0.4mg叶酸的复合维生素,至少服用到怀孕后3个月,以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风险。可向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咨询免费领取叶酸的政策。12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的夫妇双方应当接受地贫筛查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的人群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携带率较高,夫妇双方应当在婚前、孕前或孕期主动接受地贫筛查,越早越好,以了解自己是否携带地贫基因。筛查出的高风险夫妇应当进行产前诊断,避免重型地贫儿出生。13及时建档立卡,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孕妇应当在孕12周到医疗机构建立孕产期保健档案(册、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掌握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整个孕期应当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有异常情况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产前检查次数。14孕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持体重适度增长孕期应当坚持食物多样化,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持体重适度增长。适当增加奶、鱼、禽、蛋、瘦肉、蔬菜、水果等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摄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钙、铁等营养素。15首次产前检查时应当接受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查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病毒可经胎盘传播,导致胎儿感染。政府免费为孕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预防疾病母婴传播。16孕中期应当接受超声产前筛查,及时发现严重胎儿结构畸形超声产前筛查应当在孕22~26周进行。如超声筛查提示有胎儿结构异常,应当及时到具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医院
更懂妈妈对宝宝的爱
让生命没有遗憾
首台5D彩超
强势来袭!!
医院
引进世界公认先进的三星5D彩超设备,
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胎儿发育情况,
为你解开胎儿的神秘面纱,
开启胎儿排畸全新时代!
孕妈妈们即日起就能预约啦!
17孕期应当接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患儿存在严重、不可逆的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孕妇应当在孕15-20周到医疗机构知情选择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35岁以上的孕妇应当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产前诊断。18新生儿出生后应当及时接受相关疾病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应当及时接受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听力障碍等疾病筛查,促进先天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儿童残疾。各地筛查病种有所不同,可向当地医疗机构咨询。—6岁儿童应当定期接受儿童保健服务新生儿出院后1周接受医务人员的家庭访视,儿童应当在1、3、6、8、12、18、24、30、36月龄以及4、5、6岁时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儿童保健服务,监测生长发育状况。发现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的,应当及时就诊。20出生缺陷患儿应当及时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确诊的出生缺陷患儿应当及时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可向当地医疗机构咨询出生缺陷防治相关惠民政策。为了呵护您的健康
我们随时在您身边
医院24小时健康热线
-/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