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
多年临床观察证明,中药中很多有理气行气作用,以及温胃散寒、芳香化浊作用的中药,都有一定促进胃肠动力功能,其中最常用的有青皮、陈皮、木香、枳壳、枳实、大腹皮、厚朴、乌药、槟榔、橘核、郁金、苏梗、高良姜、干姜、川椒、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鸡内金、山楂、焦三仙等。这些药物由于归经不同,其作用也不完全相同,主要有行气、和胃、疏肝、利胆、厚肠、温胃、散寒、止痛、除湿、消食等功效。此外,有通腑泻火解毒作用的大黄等也有一定促胃动力作用。中药方剂中,如保和丸、枳术丸、枳实消痞汤、健脾丸、平胃散、香砂六君子、香砂枳术丸、藿朴夏苓汤等,都有较好的促胃动力和健脾和胃、助消化作用。
枳实枳壳
功能行气消积,研究证明二者对胃肠平滑肌都有兴奋作用,可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加而有力。
橘皮陈皮
有理气健胃之功效,所含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消化。
广木香
功能行气健胃消食,其煎液能通过对迷走神经的作用,使大肠兴奋,收缩力加强,蠕动加快,临床能缓解胃肠胀气(鼓肠)所致的腹痛。
台乌药
有行气止痛、健胃驱风作用,其促进胃肠蠕动作用比木香还稍强。
春砂仁
功能行气健胃,所含挥发油有芳香健胃作用,可鼓舞胃的机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并可排出消化道的积气。
白豆蔻
有行气化湿健胃之效,可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的蠕动,制止肠胃异常发酵,驱除胃肠内积气,还有止呕作用。
大腹皮
功能下气宽中除胀,能使肠管收缩加强,可提高其紧张性。
高良姜
功能温胃散寒止痛,所含挥发油能刺激胃壁神经,使消化机能亢进,亦能刺激肠壁血管,使之蠕动收缩。
广藿香
能行气化湿止痛,所含挥发油对肠胃具有防腐镇静作用,能扩张微细血管,可促进胃液分泌而助消化。
鸡内金
功能健胃消食化积,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等,人服鸡内金后,胃液分泌量、酸度与消化力均增强,胃运动机能增强,表现为胃运动期之延长与蠕动波之增强,胃排空率也加快。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胃升降正常则胃肠动力平衡,消化功能正常。此外,脾胃的功能活动,还有赖于肝气的疏泻,胆的通降,肾阳的温暖和肠道的传导,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活动。若遭受情志、六淫等与外邪伤害,或暴饮暴食,就会引发胃动力方面的各种疾病。而此时若给予上述有健脾和胃、行气消食、疏肝利胆、温中散寒、清热通腑、辛开苦降、苦温燥湿等作用的方药,则可使脾升胃降,腑气通畅,胃肠动力恢复正常。
(孙清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