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八省份一般人群尿液中铜、锌水平分布研究”文章,该研究调查了至年中国东、中、西部8个省份的24个市县的名6~60岁人群,并对其生活环境和健康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收集尿液样品。
首先,先带大家了解一些有关铜、锌元素的常识。
一、铜、锌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铜是大脑神经物质的重要成分。如果摄取不足可致神经系统失调,大脑功能会发生障碍。铜缺乏会使脑细胞中的色素氧化酶减少,活力下降,从而使记忆衰退、思维紊乱、反应迟钝,甚至步态不稳、运动失常。铜还与高脂血症有关,铜缺乏可引起血浆脂蛋白脂酶及卵磷脂胆固醇转酰酶活性降低,这些酶都参与脂质代谢。特别是脂蛋白酯酶,可很好地将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使血浆中的血脂下降。同时缺铜时.会导致相应的功能障碍,如:贫血、黑色素合成受阻,还可以造成酪氨酸活性降低,产生白癜风症等。
锌有活化人体内激素的作用,缺锌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如身材矮小,甚至可致缺锌性侏儒症;孕妇缺锌可导致婴儿畸形,脑发育不良,神经管缺陷,如无脑儿、脊柱裂等;缺锌可导致血液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降低,影响组织维生素A的利用,引起暗视力能力下降,近视、远视、散光等。另外锌还与心脏疾病、肝硬化、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铜、锌元素的摄入量与来源
对成年人来说,每天需摄取铜25mg即可。由于铜在食物中普遍存在,而且在我国铜器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我国的人体内很少发生缺铜的现象,我国人均铜含量保持在偏高的水平,并常有铜过量或中毒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必刻意追求补铜。
正常成年人日需锌量为10~15mg,孕妇日需锌量为25mg,乳母日需锌量为30~40mg。含锌较高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脏、精肉、海产品、核桃、花生、菠菜、黄豆、蘑菇、鸡蛋、葡萄、梨、蒜。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食补,防止药补过量,因为锌过量会引起重金属中毒,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铜、锌元素在人体的分布水平
铜在体内主要以铜蓝蛋白和铜酶的形式存在,游离的铜离子很少。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铜总量约50~mg,主要分布在肝、脑和血液中。其中50%~70%在肌肉和骨骼中,20%在肝脏,还有就是存在于铜酶中。锌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和分泌物,除铁以外,锌比其他任何微量元素含量都多。正常人体内含有2~2.5g锌,其中60%存在于肌肉,30%存在于骨骼。
那么,这篇文章究竟有了哪些发现呢?
研究结果显示,6~12岁年龄组血铜含量高于其他年龄组,而该年龄组血锌含量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组,而且血锌含量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锌元素是青春期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有关。对不同地区血液中铜和锌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东部地区人群血液中铜含量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群血液中铜含量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东部地区人群血液中锌含量水平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群血液中锌含量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自然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以及不同地区人群生活习惯有关。
通常人们认为海产品中富含铜、锌等微量元素,食用海产品对补充上述微量元素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人群血液中铜元素的含量随食用海产品的频次呈正相关,而锌元素含量与实用频次呈负相关。铜和锌元素与相同的金属硫蛋白相结合,然而铜与金属硫蛋白亲和力强于锌,存在一定的相互竞争抑制作用。当摄入的铜元素含量过高,在肠道粘膜表面通过与金属硫蛋白的相互作用抑制锌元素的吸收。
人群尿液中铜、锌含量水平可以作为判断人体内铜、锌含量的辅助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判断人体内铜、锌排泄量的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一般人群尿液中铜、锌元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两种元素男性均高于女性,此结果与中国一般人群血液中铜、锌元素含量性别间差异略有不同。男性人群血液中铜的含量低于女性人群,而男性人群尿液中铜的排泄大于女性人群,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不能确定,而且是否存在某种影响因素作用于人群时,影响到人群对铜的吸收与代谢,而这种影响因素对人群的作用具有性别选择性的差异,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探讨。中国一般人群尿液中锌元素含量在性别间的差异与血液中锌元素含量差异呈正相关。
研究表明,中国一般人群不同年龄之间尿液中铜、锌元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增长尿液中铜、锌元素含量首先呈现上升趋势再呈下降趋势,都是在13~16和17~20岁年龄组段达到最高值,且两组间铜、锌含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血液中铜锌元素年龄段分布趋势不同。血液和尿液中铜元素含量与年龄增长趋势的关系相反,其中的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青少年时期,人体生长发育需要的锌元素大于其他年龄段,导致血液中的锌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而机体保护性的代偿作用又减少了锌在尿液中的排泄量,伴随年龄的增长,机体相对发育成熟,铜、锌元素的血液和尿液含量水平都会区域平稳。而随着机体机能退化,吸收能力降低,会产生代偿性的排泄减少。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