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
而显得十分珍贵然而
有些人却让生命告别了短暂
实现了价值的升华
老人们在一起,难免会聊到生死。随着年龄的增长,百年后给社会留些什么,成了老党员仇录生和老伴张喜真一直装在心里的“大事儿”。年,在征得儿女们的同意后,夫妻二人决定签署遗体捐献书,为我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年8月25日
仇录生因病去世
他是石家庄井陉县人
8月27日9点
仇录生的遗体告别仪式
在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告别厅举
捐献遗体
用生命诠释奉献的一生
年
老伴张喜真在报纸上看到
河北省红十字会发出“让我把光明留给你”
在全省开展“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倡议书后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她和老伴仇录生说:
“咱们是共产党员
一定要加入到这个‘光明传递’的行列中
身后要捐献眼角膜。”
仇录生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儿、善事儿
就愉快地同意了
年6月22日
二人在女儿的陪同下
来到河北省红十字会
三个人一起办理了
捐献眼角膜相关法律手续
夫妻二人合影
也就是从那时起
夫妻二人心里又萌生了
身后捐献遗体的愿望
仇录生生前照片
这个想法并非一闪而过
十年了,它一直扎根在二人心中
年
夫妻二人商量并征得儿女们的同意
又如愿办理了遗体捐献有关手续
“父亲母亲都是老共产党员了,他们一辈子为人民、为社会,即使退休了,也在一直做公益。他们的愿望,就是为人民、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儿,我们作为家属,能做到的就是支持他们。”在回忆父母这个伟大的决定时,女儿仇珺如是说道。
在父母的影响下,仇珺签订了眼角膜捐献志愿书。
据了解
仇录生是今年河北医科大学的
第38例遗体捐献者
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
负责人赵长义介绍
由于仇录生生前患有很多年的帕金森病
他的脑组织,对于帕金森病的研究
将作出很大贡献
仇录生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摄/河北青年报记者方泽阳
热心公益
资助上百名学生完成学业
仇录生、张喜真夫妇
今年80岁了
两人刚刚走过了金婚
年,两人同年退休
退休后的他们一致认为
虽然工作上退休了
但思想不能退!
两人商定
要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
奉献爱心
建立“家庭爱心助学基金”
得知农村有些家庭贫困,孩子上不起学,两人便萌生了建立“家庭爱心助学基金”的想法。“每月少吃几斤肉、几斤鸡蛋、少买几件新衣服,每年从退休金中挤出元到元作为资助基金,就能用来帮助贫困孩子,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啊!”张喜真说。对于两位老人来说,想法从来不只是“想法”,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年1月,两人设立了“家庭爱心助学奖学金”,现如今,已累计捐出十多万元,资助上百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濒临失学的中小学生重返校园。
南蒿亭村女孩孙光英原来一家五口,两个哥哥和母亲相继患病离开人世,年冬天,其父因患脊髓炎也无法行走,无疑使这个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年仅11岁的光英身上,也让她面临着辍学的危机。
年起,夫妻二人每年从家庭助学基金中拿出元资助孙光英到高中毕业。年孙光英考上大学后,他们还一直资助她直到大学毕业。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仇录生夫妇二人不仅资助孩子们上学
还通过书信,鼓励他们安心读书
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爱心助学
帮助孩子们圆读书梦
使他们成人成材回报社会
已经成为老两口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
这位一辈子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老党员
在生前,投身公益,资助贫困学生
在身后,将生命的礼物
捐献给祖国医学科学事业
用忠诚奉献完成
生命赋予的神圣而崇高的使命
也为自己的大爱一生
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仇老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河北青年报记者李瑶
视频制作: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春锐方泽阳
编辑:王丽
校对:张亚微
责编:王亚伟
监制:寇拴民
更多热文
警惕!河北9岁女孩被紧急送医!这种病很像感冒,病死率极高!事发石家庄!男子摔了一跤,膀胱破了!咋回事?情况说明!石家庄市裕华区最新发布一北京确诊病例密接者曾在石家庄一学校培训!河北多地紧急寻人!有图有视频!河北3地冰雹,最大直径约2厘米!仇老先生,一路走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