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我们肤色是怎么

最新的人类学证据表明,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都是智人的后代,并继承了20万年前同一位非洲祖母的DNA。这位幸存下来的非洲祖先的基因在经过数次迁徙、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其他原始人种交配后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里。

正是因为迁徙路途的差异,引入原始人类的基因的不同,以及适应当地环境的需要,才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现如今人类基因上的差异,而这当中最为显著的、肉眼可见的便是肤色和外貌的区别。

虽然在生物学上,自始至终,现代人并没有出现生殖隔离,不存在区分人种的问题,在智人的分类下面,仅有且只有一个亚种HomoSapiens,所有现代人都属于这个亚种。但在社会学或人类学上,根据肤色和外貌来区分人种是有广泛共识的,我们常听说的黄种(蒙古人种)、白种(欧罗巴人种)和黑种(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的分类,就是最经典的三分法。

除此之外,植物学家林奈的四分法(亚洲黄色人种、欧洲白色人种、非洲黑色人种、美洲红色人种)和人类学家布鲁门巴哈的五分法(高加索人种、蒙古人种、马来人种、尼格罗人种/初称埃塞俄比亚人种、美洲人种)都是较为知名的分类方式。

这些分类方式看似不同,细究后发现它们都一脉相承。虽然人类肤色范围广至近似于半透明的裸色到黑色,但肤色梯度变化是连续的,相互过渡的,并没有严格界限区分,林奈和布鲁们巴哈只是在三分法的基础上,以肤色为依据细分了。而这个依据——肤色究竟是怎么来的?人类是如何形成不同肤色的?

脱毛

在-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开始分家。因此人类最初时的肤色与进化距离最近的亲戚黑猩猩类似,除少量皮肤裸露部分(如面部、手和脚)呈粉红色,大部分皮肤由于毛发覆盖的原因,肤色很浅近似于透明到白色的程度。

我们的祖先就这样穿着黑色真皮皮草和他们的邻居黑猩猩们在树上继续吃果果荡秋千,好不惬意地在赤道附近的非洲大地上度过了好几百万年。到了万年前,人类祖先们与黑猩猩的差距渐渐拉开,全球变暖导致大部分非洲森林消失,迫使祖先们从树上走下来,开始在草原上生活。更具活力的祖先们为了觅食,长时间在草原上奔跑,炎热的天气、大量的运动、过热可能死机的大脑CPU,种种因素都使得散热成为生存必须,毛发不利于散热,最先被淘汰。除此之外,增加体表汗腺的数目也是一种解决方案,现代人体约有万个汗腺。

此时,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在人类祖先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要不为何现在黑猩猩们还穿着皮草在树上吃果果呢?到底是人类最终成为了世界的霸主。

紫外线越多,皮肤越黑

但脱毛之后,祖先们需要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紫外线的危险。

我们接受到的阳光中的紫外线,共包含三个波段,大于纳米的长波和,介于纳米到纳米波段的中波,以及大于纳米小于纳米的短波。其中中波紫外线可以直接被皮肤吸收,造成DNA畸变,长久积累的结果是皮肤癌;而长波紫外线则可以激发皮肤长生活性氧类物质,引起DNA损伤。

为抵挡紫外线的伤害,人类身体中有一种天然的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黑色素。黑色素是一种有机大分子,由黑色素细胞产生,可以吸收紫外线,并消除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自由基。也就是说黑色素的多寡决定了抵挡紫外线危害的程度。

事实上,如今不同肤色的人的黑色素细胞数量大致相当,区别在于,黑种人的黑色颗粒大且多,不易消失,分布于表皮各层细胞中;黄种人的黑色素颗粒小,易被分解;白种人则排在黑种人和黄种人之后。

而黑色素颗粒的产生又有赖于阳光的照射,紫外线可以激活酪氨酸激酶促使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颗粒,因此紫外线的越强,产生的黑色素颗粒越多,两者相辅相成。赤道地区光照最充足,黑色素产生得多而大,肤色最深。

威胁后代,肤色变深

如果认为肤色变深是为了抵挡紫外线的致癌作用,从现代社会意义角度上来说,这当然是成立的,但这个结论放在在一百多万年前的祖先身上,则有失偏颇,因为他们基本活不到得癌症的年龄。

癌症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年左右,由被誉为“医学之父”的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提出,距今也不过0多年的历史,这在时间单位是万年、十万年、百万年计的人类进化史上根本不足挂齿。不过你可能要说不知道不代表癌症不存在,但在从癌症普遍发生的年纪上来看,癌症是平均寿命增加后的代价,则更有相当的统计依据。

那么什么充当了祖先们肤色朝着变深方向进化的主要动力呢?答案是叶酸。

紫外线对叶酸有着强大的破坏力。叶酸是一种维生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获取。绿叶蔬菜、蘑菇、肝脏、豆类、坚果等食物含有较丰富的叶酸。如今,我们常听说妇女在怀孕期间需要补充叶酸,如果缺乏叶酸可导致胎儿神经畸形,如脊柱裂(椎弓不能完全包绕脊髓)和无脑儿。

而紫外线会使得体内的叶酸分解,浓度大大降低。曾有实验证明,将人的血清置于阳光照射的环境中,叶酸的含量在1小时内丢失掉了50%。因此紫外线使得人类繁衍遭受到了直接的威胁。

而进化的根本就是繁衍后代,将基因一代代传递,产生更多黑色素抵挡紫外线破坏叶酸迫在眉睫,肤色由浅变深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维D促使肤色变浅维D促使肤色变浅

现在的研究显示,现代智人的历史约20万年,即从我们共同的非洲祖母算起,那时候的非洲祖母的肤色依旧是黑色的。而如何演变成现如今的白、黄和黑三种呢?肤色的漂白和智人走出非洲同时进行的。

大约在5万年前,我们的一部分祖先们开始出走非洲,向北进入了中亚和欧洲地区,并逐渐扩散到整个地球。

走到高纬度地区的祖先们,远离了赤道焦灼的阳光,却不得不穿上厚厚的衣服御寒,有了衣服遮挡皮肤避免紫外线的照射自然不需要大量的黑色素的帮助。

不仅如此,高纬度的的低光合作用对人类又产生了副作用,因为光照不足会使得皮肤合成维生素D成问题。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可以促进骨骼发育,保持正常的免疫力。人体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光照,一般来讲每天15分钟左右的光照便可以维持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而正是因为在高纬度地区生活的祖先对维生素D的需求,才进一步将体内的黑色素减少,以期能够接受更多的阳光。

不过,也有人类学家提出另外的观点,他们觉得维生素D并不完全是依靠阳光获得,同样是接触紫外线很少,穿着皮草在树上吃果果时代的祖先依然可以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说明阳光稀少并不是促使维生素D缺乏的主因,其根本原因是食物结构的变化。农业社会的出现,祖先们依靠驯养动物,栽培农作物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规范化的生活方式有别去过去打猎采野果,有什么吃什么的游击作战,这样的结果的确更有利于祖先们的生存,但也造就了食物的单一,久而久之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进而导致皮肤变浅。

我是要防晒的分割线

总来的说,肤色的深浅和紫外线的辐射是呈正相关的,即辐射越强的地区,肤色越深,反之则反。NASA拍到的地球紫外线辐射强弱图和人类肤色深浅分布图高度相似。不过无论哪种肤色,都不应该分人种优劣,进行种族歧视,更不应该以此而进行杀戮,抢夺和战争,因为了解肤色背后的科学真相后,

紫外线辐射图

肤色深浅图

最后,即便世界各地的人肤色不同,但并没有人种优劣之分,因而进行种族歧视更没有依据,为此而进行杀戮,抢夺和战争完全是荒唐毫无人性的。在了解肤色背后的科学真相后,你就会发现,我们祖先进化成任何一种肤色,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并且他们真的做到了在地球上立足,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唯一物种。

基米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的
白癜风白斑复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caic.com/wnzd/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