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的临床意义

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极微。胎儿出生后,血清AFP浓度下降,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

临床意义:

1.诊断原发性肝癌及相关肿瘤

检测AFP的含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动态变化测定。如AFP连续4周阳性即>μg/L,同时谷丙转氨酶正常,且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肝癌,其阳性率可达60%~80%。

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也可升高,但其绝对值不如肝细胞癌高,但肝转移癌却极少增高。但血清AFP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超声检查才有诊断意义。

2.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及肝动态变化测定。如AFP连续4周阳性即>μg/L,同时谷丙高病患者,特别是50-μg/L左右者,应进行多项动态检测才能与肝癌进行别。一般急性肝病,可随病情好转AFP含量下降或正常,肝硬化可呈下降或持续低水平,肝癌则逐渐上升。

3.孕妇及先天性疾病

母体血清中AFP升高还可见于异常妊娠,如:胎儿有脊柱裂、无脑儿、脑积水、十二脂肠和食道闭锁、肾变性、胎儿宫内窒息、先兆流产和双胎等。先天性肾病及及脊柱裂也有类似报道。因此用放免法检测羊水中AFP含量,有助于某些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此外还可出现于畸胎瘤、睾丸和卵巢肿瘤等。

小提示

点击“置顶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caic.com/wnby/2313.html